HPV 高危型是导致宫颈病变甚至宫颈癌的 “元凶”,临床已明确 14 种高危亚型(如 16、18、52、58、31、33 型),其危害不仅在于高致癌性,更在于发展过程隐匿,易被忽视。
高危型 HPV 的核心危害是 “持续感染引发细胞恶变”。病毒入侵宫颈后,会将自身 DNA 整合进宫颈细胞基因组,破坏抑癌基因(如 p53、pRb),导致细胞异常增殖。若感染持续超过 12 个月,宫颈上皮内瘤变(CIN)风险会骤升:初期为低级别病变(CIN1),虽 80% 可自行逆转,但仍有 20% 会进展;若发展为高级别病变(CIN2/3),不干预的话,50% 会在 10 年内恶化为宫颈癌,且病程越长,治疗难度越大、预后越差。
其中,HPV16、18 型危害最突出,合计导致 70% 的宫颈癌。16 型致癌性最强,感染后进展速度快,约 15% 的持续感染者在 5 年内会发展为高级别病变;18 型则偏爱宫颈管内细胞,引发的病变位置深,常规 TCT 筛查易漏诊,往往发现时已接近癌变阶段。此外,52、58 型在亚洲人群中感染率高,虽进展速度稍慢,但反复感染率高,叠加其他高危型感染时,会大幅提升癌变风险。
高危型 HPV 的另一大危害是 “无症状隐匿性”。感染初期甚至低级别病变阶段,多数人无任何不适,既无疼痛也无异常出血,等到出现同房后出血、分泌物异常等症状,往往已发展至高级别病变或早期宫颈癌,此时治疗需切除部分宫颈组织,甚至影响生育功能。
除宫颈癌外,高危型 HPV 还可能引发阴道癌、外阴癌、肛门癌等,只是发生率相对较低。对女性而言,宫颈是高危型 HPV 的主要攻击目标,定期筛查(HPV+TCT 联合检测)是抵御危害的关键 —— 早发现感染、早干预病变,能将宫颈癌风险降至 1% 以下。
发布于:河南省股票配资平台官方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