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意渐远,秋信已至
而故事仍未完篇
今年暑假,清华人怀揣热忱奔赴山海
从天安门广场的晨曦
到安徽皖南朦胧的烟雨
从东非草原的辽阔苍茫
到山西古建的飞檐斗拱
当80响礼炮在纪念大会上空回荡
他们在“正义必胜!和平必胜!人民必胜!”
的齐声高呼中
体悟“强国有我”的时代责任
当脚步遍及南北山河
他们在文化传承人的讲述中
在乡村振兴的图景里
见证希望,感知万物生生不息
......
打开清华学子的暑假微信状态
走进这些鲜活的瞬间
爱国奉献,使命必达
“清”年就要带着“冲”劲儿
歌声与微笑,汗水与泪水
这个夏天,永远铭记
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期间,我有幸在天安门城楼西侧观礼台参与服务保障工作。当装备车驶过、脚下传来阵阵震动,当我望着老战士颤颤巍巍却坚定举起的手,与观礼嘉宾一同挥旗、欢呼时,几乎彻夜未眠的疲惫一扫而空。
作为一名刚刚步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,这场庄严盛事于我而言,犹如一场以山河为幕、以信仰为题的特殊“开学典礼”。每一次铿锵的声响都在叩问着我的初心。铭史承志,我们青年一代将铭记民族曾经的苦难与辉煌,传承先烈们勇敢、坚韧、不屈的精神,怀抱对祖国与人民深切的爱,续写今日中国的青春华章!
数十次训练,百余次演唱,多次凌晨演练......当我真正站在现场,依然有全新的体会。80声礼炮如同厚重鼓点,声声叩击,致敬伟大新时代,“正义必胜!和平必胜!人民必胜!”
训练正值北京酷暑,我们身着统一服装在操场上一遍遍合排。嗓子哑了、胳膊晒黑了,却无人抱怨。最让我触动的是第一次与军乐团合练《在太行山上》的那个夜晚——小号声划破夜空,三千人的声音汇成一道浪潮。原来歌声真的能够穿越时空,将年轻的热血与八十年前的风霜连在一起。
正式演出那天,在广场迎着晨光,我忽然明白:我们不是在“表演”,而是在用青春的声音,把一段不可遗忘的记忆,一次次、一代代,再度唱给这片土地听。
六月,我作为广场合唱团的一员开始了训练,从最初只是习惯性地哼唱,到后来逐渐深入理解每首歌曲的内涵,每一次训练都有新的收获,每一次调整都让我们比之前更加进步。开学前夕,在9月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,我们站在了天安门广场上,放声歌唱祖国,歌唱和平。今年夏天,值得一生铭记。
走进乡土中国
“行万里路”
让脚下沾满泥土
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
七月初,我带领20余位同学前往家乡徽州,沿新安江展开实地调研。我们在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肃立聆听铁军往事,在许村听传承人讲述徽州历史与红色记忆,在呈坎看鱼灯起舞、烟火入夜,在碧山听村支书分享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......家乡的故事说不尽,只待一场讲述者与倾听者的相遇。
“皖风知我意,吹梦到徽州”。愿这片皖南山水,承载更多被看见、被聆听的篇章。
7月17日,批改完期末试卷、参加完散学典礼,我在西藏为期一年的支教正式画上了句号。回想起一年前报名研究生支教团时,是希望能暂别学业,尝试不同的角色,去做一些自己认为更有意义的事。转眼一年过去,与其说是我在教学生,不如说我们是在彼此学习:我传授知识,他们的热情和旺盛的生命力也在感染着我。他们也让我明白,教育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,选择讲台,就是选择承担一份责任。“用一年不长的时间,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。”这一年支教,已成为我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。
踏访西南联大旧址,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之旅。西南联大精神的核心,体现在“刚毅坚卓”的校训中。面对敌机的轰炸和物资的匮乏,师生们依然在铁皮屋顶下坚持讲学,在茅草屋中执着求知,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坚韧不拔。未来,我计划在寒暑假走出书斋,积极参加乡村振兴、公益支教等主题实践活动,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真正做到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。
作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湖南慈利支队的一员,从设计、选材、切割、组装到施工,我全程参与了乡村建筑改造项目的每一个环节,所有的辛苦与快乐都意义非凡(具体体现为本人的肤色)。和一群伙伴并肩走过了万顷绿色,今夏之约在稻田里画上句号,祝我们一路长青!
今年夏天,我很荣幸身披红马甲,成为清华大学暑期校园志愿讲解活动的一员。我反复研读校史,将厚重的历史、庄严的建筑和深邃的学术思想,融汇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,向公众展现清华的底蕴与活力。这段经历让我重新认识了校园的一草一木,每一天都充满新的收获与感动。
在江苏宜兴丁蜀镇,我们围绕“艺塑东坡”展开田野调研与工艺创作,以雕塑和陶艺表现东坡文化意象;通过“为平凡榜样塑像”,用紫砂泥为本地环卫工人、保安等创作真人比例肖像;还参与了公共美育讲座等多项活动。这次实践让我收获颇丰。一方面,我的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显著提升;另一方面,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艺术的社会意义:它不仅是自我表达,更是连接人与社会、传递温度与力量的桥梁。
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暑假,旅途中遇见了许多人,更加体会到“无穷的远方、无数的人们,都和我有关。”在甘南旅行的一晚,我们住进了扎尕那的一家民宿。第二天清晨临行时,民宿的“小主人”——一个刚上小学的藏族小男孩,害羞地从角落里拿出一杯花送给我们。我拿出相机为他拍了张照片,又请他教我一句藏语。他指着墙上的文字叽里咕噜,我一句也没听懂……只好作罢。
接着,他开始捣鼓我的相机,对着头顶和远处的流云山川咔擦咔擦拍个不停。我教他如何回看照片,他看着自己拍下的画面,不好意思地笑了。很快,远处传来吆喝声,妈妈喊他回家帮忙干活。我不知该再说些什么,匆忙从箱底翻出一枚随身带的校徽,放在他手心,说不清在期待什么。
深耕于专业与热爱
忙忙碌碌但元气满满!
学术探索之路无止境
专注地向科技前沿更进一步
第二次参加清影工作坊,在美丽的云南南涧宝华镇虎街村度过了三周难忘的拍片生活。在高强度的拍摄、访谈和素材整理之外,还遇见了耀眼的银河,吃到了鲜美的菌子,和村里的阿姨们一块跳了彝族打歌……镜头定格下每一个温暖的瞬间都让我相信:保持“在场”,深入田野,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联结,在快节奏的今天多么重要。
当研究生开学遇上新生军训,你的“双肩挑”高能量导导正式上线!每天多到看不过来的群消息与任务,让人好想练就分身术:一个在教学楼,一个在训练场。但谁能不爱这群可爱的学生呢?一颗在你第一次面对辅导员巨大压力时递到面前的小桃子;一声“宁宁导”的亲切呼唤……总有一些不经意的小瞬间,治愈一天下来所有的疲惫与烦恼。
在这个夏天做了我原本认为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的事情!小时候在路上看到焊接的火花都会被妈妈强行捂住眼睛,却在大一迎面火光焊接了一块又一块金属板。大一最酷的经历——金属工艺实习,在掌握了很多“手艺活”同时,也感受到工人师傅们的艰辛与汗水。
暑期,我和同学们赴山西汾阳开展为期一周的古建筑测绘实践。我们追随梁思成、林徽因的足迹,运用专业仪器对珍贵古建进行精确测量与记录。我们跳出课本框架,将《中国建筑史》中的文字与图纸,转化为眼前的真实。在亲手描绘柱梁斗拱的过程中,我们被中国古建筑文化的深邃与辉煌深深震撼,也切身感受到前辈们求真求实的精神,这些都成为我们珍贵的记忆。
在iCenter进行了为期三周的金工实习,总结时发现收获满满:车工、钳工、铣工、焊接、铸造、智能制造……亲身体验的每一个环节,指尖陀螺、小锤子、鲁班锁、笔盒、香薰、戒指……亲手完成的每一件作品,都让我真切体会到动手的魅力。去创造、去生活、去探索一切。
这个暑假,我选择留在实验室,度过了一段专注而充实的时光。日子看似单调——每天调试设备、记录现象、分析数据,循环往复。但在细微的操作间、在每一次失败的尝试后,都藏着探索的惊喜与思维的乐趣。我常为一组数据驻足良久,试图解读更深层的意义;也曾在深夜面对屏幕中的曲线沉思,仿佛与另一个维度的自己对话。
这段经历让我真切体会到,研究的本质不仅是知识的积累,更是一种心性的磨砺。在重复中保持耐心,在迷茫中保持信念——这些都是实验之外更为深刻的收获。
生活的韵律
藏在运动的汗水中
藏在宠物温暖的陪伴里
如果心情偶遇低潮
请相信
没有什么烦恼
是一顿美食治愈不了的
与去年的全国赛相比,今年我们队伍面临更多挑战:部分主力球员因博士生实践和实习无法参加暑训,多数替补球员已毕业,而对手实力更强、赛程更加密集。困难之下,棒球队全体队员坚持不懈,战斗到了最后。这次比赛,每一场都是拼尽全力艰难取胜,相信大家最大的收获,是学会了如何在高压下稳定发挥,如何在落后时保持韧性、咬住比分,让我们真正成长。
初见时它脏兮兮的,土黄色的尾巴夹杂黑毛,摇个不停。它跟着我们回乡村振兴工作站小院,在门外撒娇,被我们忍不住拎去洗澡——虽然过程很臭,但洗完像颗小芒果,让人忍不住摸摸头。从那以后,它常睡在我房间。第一次和小狗同住,我激动得凌晨两点起来看它呼吸,毛茸茸的小肚子轻轻起伏,希望那一刻能再久一点。
它很快成了我们中的一员:我们工作,它就静静趴在地毯上;我们出门,它竟会带着同伴翻我的行李箱;几百米外一喊,它立刻从小路飞奔而来,蹭遍每个人。那段日子,晚霞、朋友、小镇、海风和小狗,一切都让人幸福。后来我们看到了寻狗启事,联系主人才知道它叫“强子”,虽万般不舍,还是送它回了家。
强子,你会不会也想念这个夏天遇到的我们呢?
不能出生在东北,于是来到东北吃喝!粘糊麻辣烫是要多醋多麻酱的,锅包肉是要新鲜出锅的,炖脊骨是要拿起来啃的,蘸酱菜是当做饭后甜点的!如果做饭有天赋值的话,东北人一定是满分。来旅游的我每天都在思考人为什么不能拥有三个胃,物美价廉量大管饱,根本吃不够啊呜呜呜…...下次放假我还来!东北等我!
有些幸福,藏在山城的烟火气里~火锅翻滚牛油香,小面佐料拌得喷香,“辣椒脑袋”直接狂喜!回家终于不用对着屏幕流口水了。
走向无穷的远方
去拥抱未知的辽阔
向世界轻轻道一声“你好”
在相遇中感受温暖与奇妙
在喧嚣之外
找回那份宁静与明朗
要致富,先修路。这个暑假,我有幸在中铁五局塔吉克斯坦公路项目部参加实践,一个月“同吃同住同劳动”的工地生活中,我尝试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一条条“连心路”铺就的故事,书写海外工程人酸甜苦辣的日常。
塔吉克斯坦的夏日高温可达48℃,但在尘土飞扬、汗水挥洒的日子里,朴素的营地同样洋溢着明媚的阳光、瓜果的清甜与欢声笑语。衷心感谢中铁五局的前辈们,感谢这段纯粹而充实的时光,致敬每一位奋战在“一带一路”上的建设者和劳动者!
这个暑假,我和一群闪闪发光的同伴一起赴希腊海外实践。我们在雅典卫城的余晖中,领略深蓝与金黄交织的壮美;在比雷埃弗斯港的蓬勃建设里,对航运业国际合作有了更具象的认知;在与当地人的亲切交流中,感受中希双方深厚的友谊。期待和小伙伴们一起,奔赴下一场山海。
在东非草原上,野生动物随处可见,当它们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你眼前,那一刻,感觉到心和心之间的距离如此靠近。
当秋风再次吹过校园
那些在歌声中坚定的信念
在实践里收获的洞察
在行走中萌发的思考
在专注中突破的边界
都将成为新征程上的底气
青春的答案
永远写在出发的路上
统筹&策划 | 陈韩梅 牟蕙 彭稳平
文 | 刘馨蔚
封面图&排版 | 牟蕙
编辑 | 陈韩梅 彭稳平
责编 | 苑洁
审核 | 刘蔚如
清华大学版权所有
联系邮箱:thuxwzx@tsinghua.edu.cn
往期精选
祝贺!
点击标题查看原文
好书一起读,清华新学期书单来啦!
点击标题查看原文
山城少年坚韧乐观圆梦清华!
点击标题查看原文
喜欢清华,请点👍↗️❤️
股票配资平台官方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