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搜狐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刷朋友圈时,总能刷到茶友B的“捡漏”日常。
某东凑单满减,某音直播间蹲秒杀,甚至连买菜平台顺手捎带的“9.9元试喝装”都不放过。
在他的认知里,茶叶不过是杯中之物,能解渴就行。
至于产地、工艺、年份,统统都是“智商税”。
展开剩余88%这天,他又晒出一张九宫格:金灿灿包装的茶饼旁摆着醒目的订单截图。
“39.9元入手老白茶饼,还送茶针!”
配图里的茶饼泛着不正常的深褐色,茶毫早已消失不见,分明是做旧茶的模样。
评论区里,老茶客好心提醒:“这价格连茶青成本都不够。”
他却回复:“喝着顺口就行,要那么讲究干嘛?”
这些年,明明物价飞涨,人工、仓储成本逐年攀升,为何还有几十块的“老茶”?
《2》
一分钱一分货,低成本带来低售价。
常说“一分钱一分货”,放在茶叶市场里,这句话可谓一针见血。
在市场经济的逻辑下,商品价格永远围绕成本波动,茶叶自然也不例外。
一饼品质上乘的老白茶,从茶青采摘、制茶工艺到仓储陈化,每个环节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。
以老白茶饼为例,优质茶青需从生态良好的高山茶园采摘,人工成本本就不低。
制茶过程中,萎凋、干燥等工序不仅耗时,更依赖专业设备与技术。
仓储环节,恒温恒湿的环境搭建与定期养护,都在持续增加成本。
而一饼仅售几十元、重量达350克的老白茶饼,即便抛开品质溢价,单从基础成本核算,也难以覆盖这些必要开支。
商家既然愿意出售,必定在原料、工艺或仓储上大幅压缩成本。
或许用普通茶青冒充老树原料,或许简化工艺缩短制作周期,甚至可能为了快速“做旧”而采用不当手段。
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低价,背后往往暗藏玄机。
就像超市里价格低得离谱的水果,仔细观察总能发现瑕疵;街边廉价衣物,一洗就变形掉色。
茶叶市场同样如此,当价格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,与其抱着“捡漏”心态,不如多问几个为什么。
如此低价的茶青从何而来?是否经过规范的制作流程?仓储条件是否达标?
毕竟,一杯真正值得品味的好茶,从不会辜负每一份精心的付出。
《3》
商品的价格,决定了其价值。
在茶叶市场里,价格从十几元到上万元不等,有人喝平价茶解渴,有人追求顶级茶的极致风味。
就像手工刺绣的旗袍与机器流水线的成衣,茶叶的品质与价格永远呈正相关。
所谓“好货不便宜,便宜没好货”,说的正是这个道理。
当新手茶友听闻太姥银针千元一斤、金骏眉万元一斤时,难免咋舌。
不过是几片叶子,为何如此昂贵?
以白毫银针为例,它的“贵”绝非空穴来风。
优质的白毫银针,必须精选头春肥壮饱满的单芽,且多产自福鼎太姥山等核心茶区。
这产区生态优越,云雾滋养、土壤富硒,孕育出的芽头身披厚实白毫,内含物质丰富。
更严苛的是,白毫银针只取芽头,每斤干茶需数万颗芽头,采茶工需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抢收,确保芽头鲜嫩度与养分不流失。
而后续的制作工艺同样讲究,需经自然萎凋、文火慢烘等工序,全程不揉不捻,仅靠阳光与时间让芽叶缓慢脱水,保留毫香蜜韵。
整个过程耗时耗力,对制茶师的经验与耐心都是极大考验,稍有不慎,芽头就会发红、香气消散。
反观市面上售价几十元的白毫银针,这些茶可能用普通产区的茶芽替代,甚至通过高温快速烘干缩短工期,破坏茶叶内质。
当消费者抱着“捡漏”心态购入时,看似占了便宜,实则成了不良商家眼中的目标客户。
毕竟,真正的好茶如同稀缺的艺术品,原料、工艺、产区缺一不可,又怎会轻易以白菜价流入市场?
选茶如识人,唯有看懂价格背后的价值,才能避开低价陷阱,邂逅一杯真正值得品味的好茶。
《4》
为了身体健康,不建议喝价格过于低的茶。
入口的饮品,健康安全永远是第一准则。
对于那些价格过于低的茶叶,即便已经买回家,也建议谨慎饮用。
毕竟,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每个环节,都与品质和安全息息相关。
先看原料来源,优质茶青向来稀缺。
真正的高山茶园,因云雾滋养、土壤富硒,产出的茶叶内含物质丰富,成本本就高昂,绝不可能以白菜价流入市场。
即便是平地茶园的茶叶,虽价格略低,但也存在合理区间,远远达不到某些低价茶的离谱价位。
那些异常便宜的茶叶,茶青很可能来自环境恶劣的产区。
或是公路边饱受汽车尾气、灰尘污染,或是种植在土壤贫瘠、生态失衡的区域。
就像城市马路边的芒果树,虽果实饱满,却因长期吸附污染物而无人敢食,茶叶也是同样道理,受污染的原料不仅卫生堪忧,还可能积累有害物质。
再谈制作工艺,低价茶的成本压缩往往体现在这里。
由于原料品质差,资深制茶师不屑接手,高价聘请中等水平的师傅又会推高成本,最终只能依赖经验不足的普通制茶师。
简陋的生产环境更是常态,狭小潮湿的车间、缺乏清洁设备、工人操作不规范,这样产出的茶叶,很难保证符合卫生标准。
而在仓储环节,为节省开支,茶叶可能被随意堆放在阴暗潮湿的仓库,既没有专业的防潮措施,也无法避免异味侵扰,长期存放后,不仅风味尽失,还可能滋生霉菌。
喝茶本是为了舒心,若因贪图便宜而摄入不健康的茶叶,反而可能给身体带来负担。
《5》
生活里,我们总希望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。
但在喝茶这件事上,“一分钱一分货”的道理格外实在。
那些过于便宜的茶叶,就像暗藏风险的盲盒,看似省钱,实则可能赔上健康成本。
与其赌运气,不如多花些心思了解茶叶知识,认准正规渠道。
哪怕从入门级的平价好茶开始喝起,也比冒险尝试低价劣质茶来得安心。
毕竟,一杯干净、健康的茶,才能真正带来身心的愉悦,这才是喝茶最本真的意义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发布于:福建省股票配资平台官方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